close
破解產教融合“兩張皮”痛點

產教融合是系統工程,關鍵是人才驅動



郭建如認為:“一方面,高等教育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如斯坦福大學之於矽谷;另一方面,大學的再生產越來越離不開產業的參與。”在郭建如看來,學校服務地方,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一是進行人才培養,二是進行科研創新,不同類型學校各有偏重。

據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修全介紹,美國的技術突破或技術研發工作很多由企業完成,同時企業跟大學之間融合度很高,“他們有人才流動機制,在大學做幾年學術性研究的教授,到企業可以參與研發,這種機制對於科研成果產出和產業發展非常有利。”審視國內大學的科研和人才培養現狀,產教融合還處於“兩張皮”的狀態。李修全表示,國內高校的研發項目基本在大學內部完成,完成之後驗收,小循環完成,新循環啟動。人才培養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根據既有的目標培養人才,培養之後交給社會,這中間可能會出現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培養的定位和需求不匹配。“不管在科研領域還是在人才培養領域都需要打破小循環,研發項目不能以驗收為終點,而是要開放、開源,以研發成果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李修全說。

隨著國傢創新體系建設和產業的轉型升級,如何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培養新技術領域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日前,教育界、企業界代表在第五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上就相關問題展開研討。——編者

大學要與城市、產業融合發展

新技術在推動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方式迅速革新的同時,也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產生瞭深刻影響。隨著國傢創新體系建設和產業的轉型升級,如何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當前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路徑是深化產教融合。大學作為創新的領跑者,在變革中不斷融入產業中,這種現狀從人才供需兩側深刻影響著教育形態的變革。”論壇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郭建如表示。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已成常態,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缺口卻不斷擴大,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結構的錯位所致。一些高校對經濟社會變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響應遲緩,同質化辦學嚴重,人才培養方式與實際需求脫節。”日前,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陳昌智在第五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上如是說。

責任編台灣電動床工廠輯:

亞龍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繼權認為,城市需要大學,大學需要城市。企業和學校都需要放下架子,主動合作。方益權介紹,溫州大學主動與政府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把學校、研發機構建在當地的產業聚集區,在區縣建立研究院,使大學成瞭區縣的人才儲備地。如為亞龍提供2000多平方米的場地建設實驗實訓平臺、國際化交流平臺,最近還要打造國際化的產教融合平臺。亞龍也提供瞭2000平方米,讓甌江學院進入亞龍。

在《中國高校科技》執行主編馬海泉看來,產教融合是一種創新的發展理念,體現的是產業發展、技術進步對於教育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通過這種支撐和引領,保證教育走在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前列。“我們要構建一個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支撐高等教育的體制、機制,進而由教育引領產業發展的生態機制。”

郭建如表示,產教融合要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必須改造大學的專業集群,而專業集群的改造需要借助行業學院、創新平臺的搭建,要產學研用一體、政企校協同。“要解決應用型科研的問題,將應用型科研與應用型教學真正地融為一體。”郭建如說。

做好產教融合,參與主體多元,合作模式多樣,訴求各個不同。如何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溫州大學副校長方益權對此頗為認同:“大學和企業具有天然合作互補的空間,此前兩者之所以沒有很好地合作,是因為雙方缺乏深入溝通。企業和大學需求不同,企業想獲得是技術研發、經濟回報。大學追求人才培養質量,學校的美譽度得到提升。實際上,一個城市的企業和大學要做價值的共同體、命運的共同體。”

原標題:大學要與城市、產業融合發展



產教融合發展,既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通道,也是教育形態變革的路徑。一方面,隨著新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的發展,通過產教融合的機制可以為新興產業發展和國傢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提供巨大動力。另一方面,這些新領域和新技術,將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推動未來教育和學校的變革,而產教融台灣電動床工廠合則是未來大學人才培養的核心機制之一。

會上,專傢介紹,部分地方和高校在產教融合方面取得瞭較好進展,如江西省近3年有34所應用型高校主動停辦或停招瞭208個不適應轉型發展需要、就業質量差的專業點;黃淮學院將專業建設分為合格專業、特色專業與品牌專業三個層次,使特色專業、品牌專業達到總體數量的25%和10%左右,並給予重點扶持。

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幹意見》,將深化產教融合上升為國傢教育改革和人才資源開發的基本制度安排,作為深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領域改革的重要途徑。

“產教融合是系統工程,關鍵是人才驅動,要讓老師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在產業空間和創新空間。”陳繼權說。

構建城市、大學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合力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所長孫誠看來,高校不隻是提供知識,進行知識傳播,還要進行科技創新,以此推動城市新興產業發展。

“宏觀上,發揮好政府統籌作用,同步規劃產教融合和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教育和產業聯動發展。微觀上,促進人才供需兩端相向發力,支持校企協同開展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政策上,著力完善配套,綜合運用投資、財稅、用地、金融政策和試點,形成激勵保障協同支持,強化組織實施。”陳昌智說。

產業變革將是大學發展的新動力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建議,產教融合要重塑城市的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發動機。“大學和企業必須形成文化、知識、技術和技能積累創新共同體。要建設現代教育體系,實現全面學習、終身學習的體系化突破。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虛擬現實技術等等新技術集群性突破,高等教育要著眼於2035、2050民族復興的大目標,建構面向未來的大格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中國機械工業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陳曉明認為:“新一輪的產業變革將是大學發展的新動力。每所大學,特別是應用型大學,一定要和區域的創新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緊密合作,隻有在不斷解決企業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的時候,大學才能邁向高質量和高水平發展階段。”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閱讀 ()
41B05E301CECDD00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電動床工廠
    全站熱搜

    ebmuqykybj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